上回提及從網上討論區的集體言論中看到社會階級化提早到幼稚園,名幼村校成為其副產物。
另一現象也是因為一切都提早了而成的-學術成績天才化:人人考第一,個個入B1!
隨著小學中學結龍開始,當家長為孩子選小學時,也選中學的情況一併考量,這是無可厚非的,但也難免變相為孩子的中學選擇提早下判斷。沒有家長想孩子成為次等或三等級別,所以人人假設了自己的孩子不只是B1 ,甚至是B1頭,所以有B1中學聯繫的小學才是首選。
有些校齡低於十年的直資私小,其小學都很用心經營和學生很有潛質,所謂「親生仔女」還未畢業,若然早期插班生「稍一不慎」成績稍遜,就被標籤為二等,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不敢選擇或轉校,缺乏該學校自然成長的機會,很難番身。 當人人都是B1生時,僧多粥少,名校效應只有更盛,愈來愈多人考B1學校,為了實現B1的期望,家長不容有失,只有催谷,拉牛上樹,部分小孩要爭得頭崩額裂。
然後,衍生了另一個問題,細B Vs 大B爭入學。
因為大部分學校都在走催谷路線,小一讀小二課本,小五英文已差不多中一程度,這種未學行先學走的課程滿街都是;或是,學校奉行輕鬆課程,但留一堆資料美其名讓家長進行"親子課程",實質為轉嫁部份考試材料到家長身上,實行"教淺考深",最終苦了孩子也苦了父母。看見這種"愈讀愈深"的課程設計,對於孩子出生於9-12月的家長們來說,本覺得孩子可以在成長中自然修補好當中的學習差距,但看見同班中有大一年的孩子同讀,學習能力遠遠拋離細B,加上愈來愈多學校在K1(甚至聽聞一些P1名校也如是)收生時表明收大B的心跡,家長們都傾向選擇讓細B再讀一年K1, 務求有更多學校選擇之餘,也免除日後細B追得辛苦,就只能讓9-12月後出生的小孩都成為下一年的超大B。
其實在這種情況下,另一群最受罪的可說是SEN的孩子和父母,因為他們在學業成績上很難趕上之餘,其學校融入又成問題,於是在整個小學階段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,入特殊學校甚至不是一項可取的選擇,他們往往在升中時輪為B3的一群,父母又怕在校SEN學生會成為欺凌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