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.23.2016

小一選校有感(二):學術成績天才化

上回提及從網上討論區的集體言論中看到社會階級化提早到幼稚園,名幼村校成為其副產物。

另一現象也是因為一切都提早了而成的-學術成績天才化:人人考第一,個個入B1!

隨著小學中學結龍開始,當家長為孩子選小學時,也選中學的情況一併考量,這是無可厚非的,但也難免變相為孩子的中學選擇提早下判斷。沒有家長想孩子成為次等或三等級別,所以人人假設了自己的孩子不只是B1 ,甚至是B1頭,所以有B1中學聯繫的小學才是首選。

有些校齡低於十年的直資私小,其小學都很用心經營和學生很有潛質,所謂「親生仔女」還未畢業,若然早期插班生「稍一不慎」成績稍遜,就被標籤為二等,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不敢選擇或轉校,缺乏該學校自然成長的機會,很難番身。 當人人都是B1生時,僧多粥少,名校效應只有更盛,愈來愈多人考B1學校,為了實現B1的期望,家長不容有失,只有催谷,拉牛上樹,部分小孩要爭得頭崩額裂。

然後,衍生了另一個問題,細B Vs 大B爭入學。

因為大部分學校都在走催谷路線,小一讀小二課本,小五英文已差不多中一程度,這種未學行先學走的課程滿街都是;或是,學校奉行輕鬆課程,但留一堆資料美其名讓家長進行"親子課程",實質為轉嫁部份考試材料到家長身上,實行"教淺考深",最終苦了孩子也苦了父母。看見這種"愈讀愈深"的課程設計,對於孩子出生於9-12月的家長們來說,本覺得孩子可以在成長中自然修補好當中的學習差距,但看見同班中有大一年的孩子同讀,學習能力遠遠拋離細B,加上愈來愈多學校在K1(甚至聽聞一些P1名校也如是)收生時表明收大B的心跡,家長們都傾向選擇讓細B再讀一年K1, 務求有更多學校選擇之餘,也免除日後細B追得辛苦,就只能讓9-12月後出生的小孩都成為下一年的超大B。

其實在這種情況下,另一群最受罪的可說是SEN的孩子和父母,因為他們在學業成績上很難趕上之餘,其學校融入又成問題,於是在整個小學階段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,入特殊學校甚至不是一項可取的選擇,他們往往在升中時輪為B3的一群,父母又怕在校SEN學生會成為欺凌的對象。

日月媽媽 Mama Day&Night

12.21.2016

[聖誕節目推介]去游泳池玩嘉年華

去年在遊輪碼頭的嘉年華會今年移師至游泳池舉行。我們去年沒有去玩,今年有玩伴相約,於是齊齊提早賀聖誕去。

嘉年華下午3時開始到晚上9時半,我們人約黃昏後,六時前到達,人龍已轉了兩個彎,正實施人潮管制,排了約20分鐘才能進場。

小朋友們興奮地等待著,看見是游泳池就說:「我沒有帶泳衣,怎去玩呀?!」在冬日關閉的游泳池蓋上一個嘉年華,這個善用民間康樂設施的提議值得一讚。好不容易等到入場,大家看見燈光亮麗的聖誕裝飾都不禁讚嘆,連忙舉起手機拍攝。

場地四周以高高的士兵圍著,地下有人造草皮和假石磚路,中央有棵很高的燈飾聖誕樹,旋轉木馬影相區,兩旁都是歐陸式的小屋子,有的是賣小食,有的是遊戲屋,也有扮教堂、英式電話亭、火車卡和鐘樓的建築,裝潢雅致認真,一點𣎴馬虎!

 

場地內的遊戲和活動點不多,入場後率先排隊玩跳彈床,排了10分鐘玩了5分鐘,跟著昱看見中央那旋轉木馬,嚷著要去玩,怎料原來只供攝影,木馬是不能動的,還好,照片出來效果也不錯。主辦方大概知道有木馬但不會動這個安排不太理想,只好盡力安排一個小型機動轉轉木馬給小朋友過過癮。大型遊戲就只有這些,對六歲以上的小朋友或許不太夠喉。幸好還有些小屋遊戲檔,都是拋拋擲擲為主,重點是人人有奬,開開心心拿點小禮物走。

跳彈床設有椅子給小朋友穿鞋,周遭有人造草地,頗貼心的

雖然有得坐無得玩,但這木馬也華麗得讓我家公子說:「好似王子和公主呀!」

櫥窗裝飾也不馬虎,放了很多木造士兵公仔。

 

最驚喜是逢搭正時間,即7點、8點等,開始出現動畫,熒幕就在一排小屋上方,動畫是關於聖誕老人派禮物,還配合了下方小屋的位置,畫面質素不錯,很有驚喜!動畫尾段出現雪景,然後晌起聖誕歌,小朋友興奮跳舞,小屋頂和聖誕樹頂還突然噴雪,令現場的氣氛更加熱鬧,大人與小孩都十分興奮。極光效果就在聖誕樹頂以激光演譯,不算突出但還算有點新意思吧。

昱興奮大叫說:「香港落雪啦!」

孩子們都在雪中起舞,我家女兒還當自己在溜冰呢!

這就是極光的效果

 

玩得累了,可以買份爆谷與朋友分享,費用都是捐給東華的,吃完再玩過,就這樣,我們也玩了一個半小時。離開時,還經過兒童嬉水池區的鴨子燈飾,拍個散場照才離去。

 

對於住在九龍的朋友來說,這裡也不失為今個聖誕的親子好去處。平安夜和除夕夜更開放至12時15分可以一起count down,屆時氣氛應該相當熱鬧!

想去玩的朋有,給你一些温馨提示:
- 黃昏及晚上氣氛較佳,若想避免排長龍,盡量平日5時半前到達會最好
- 由於場地多燈光,但天色已暗,若想拍攝效果較佳,應用相機的夜景人物拍攝模式最理想,部份新型號手機效果也不錯
- 跳彈床的高度限於90-140cm,年齡及身型領域廣,但空間狹窄,幼兒兩至三歲會較危險,容易被較年長的小孩踏傷,建議兩至三歲玩旁邊較小殰的那個彈床
- 噴雪效果以番梘泡造成,地下的膠貼在沾上「雪」後會較滑,年幼孩子較易滑倒

祝大家有個開心温馨的聖誕節!

活動詳情:

日期: 2016年12月18日 - 2017年1月14日 下午3時至晚上9時30分
地點: 黃大仙摩士公園游泳池
票價: 免費入場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carnival2016/
電話: 9266 1307
特別開放時間:12月24日/ 下午3時至凌晨12時15分、12月31日/ 下午3時至凌晨12時15分

日月媽媽 Mama Day&Night

12.02.2016

小一選校有感(一)

img_8094

這陣子,在小一面試這場遊戲中已經玩了半年,還未玩完。截至今天,孩子小一面試的數目已超過我多年來的見工面試次數,也真的要讚賞孩子,縱然最終結果還未出爐,得到過半數學校的進級面見機會,已盡收Bonus。

既要保持平常心,也要得到最新消息,就難免要上網看看討論區。我這個從不喜歡看討論網的媽媽也變成偶爾爬文收風一族。一邊收收風,一邊發現家長們的討論有種特性。顯然,討論網有一班常客,他們互相記得對方就那些議題發表怎樣的言論,甚至那位家長對那個校網最熟悉。有部分常客則喜歡不停開題目引起討論,也有些用戶喜歡打擦邊球,討論敏感的中港話題,排斥某類言論等--這只是我在短時間內的觀察所得。我顯然是「大開眼界」,也發現這些討論其實間接造成了「怪獸化」的現象。我歸納了四點,為免太長氣,先說第一點⋯

1. 社會階級化提早到幼稚園階段

議題當中,令我最不安是很一致的幼稚園兩極化討論- 村校 vs 名幼。
考小一成績一出,有人有offer,便有人問是否「名幼」?也有人自稱「村校」「N無」,有沒有機會?
其實,幼稚園的分類很多,大體上分為學券和非學券,論名校,學券也有名校,市區名校或是地區名校,根據趙sir分類更有優質和隱世優質,何必梗要二分?這種村校名幼的討論,我實不敢苟同。隨著新的幼兒教育政策,還出現了免費幼稚園,難度免費又等同於村校?不見得是。這種二分法,就是高低階級之分,不太公平。

今年已看見考幼稚園的家長紛紛叫苦,考十數間學校也沒offers也是平常事,可見幼稚園的競爭已愈演愈烈,中途轉軚已不再容易。

就近入學,幼稚園最緊要玩得開心,龍校不龍校不要緊,這些我曾經有的想法,倒頭來發現已不合時宜,實在天真。到底是應該隨波逐流定是逆流而上,沒有定論,只能說要吃得咸魚抵得渴,到底是打算考直私,還是等派位?爸媽要早一點想好方向,有共識地前進。

在香港讀書,從一開始就不容易,父母要做好資料搜集,人仔細細,未到兩歲,已經要定八十,大概遲一點父母要學懂時辰面相才能選校。

待續⋯

日月媽媽 Mama Day&Night

9.13.2016

考小一的這場「遊戲」


image

足足兩個月,我在埋首苦幹為兒子申請小一的事,作為一個在職媽媽,偶爾還要出差,既忙公也忙私,有點透不過氣來。自問不是一個很隨意的媽媽,但也絕不是虎媽。

當周遭消息都告訴你今年學額緊張,雙非學童更是歷屆之冠,在小一簡介會碰口碰面都是雙非家長問問題,不得不承認面對著的是一場嚴峻的小一考驗。當然,你可以處之泰然,等運到去攪珠派位;但當你認真計計或然率,既學童數字比以往高出一萬多人,基本學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考直資私小與大抽獎的命中率也要比往年低,而我最怕的就是抽不好,要叩門。老實說,叩門成功率比考直資私小更低,而且那種焦慮和不安簡直是killing me。免得過,我真的不想受。所以,在最壞情況出現前,我希望可以讓孩子考得一些十拿九穩的好學校,以免大家受苦。話是如是說,但我絕不想在面試的過程中有壞經歷,只盼為日後小學生活來個率先體驗,為未來增值。

K2 學期初,我帶著昱去投考另一間幼稚園K2,但昱跟我來了一通對話:

日月媽媽:昱,我們明天去另一間學校參觀,那裡的老師想跟你聊聊天。

昱:媽媽呀,如果我表現好乖,那間學校是否會收我呢?

日月媽媽:(O嘴中)可能啦!不過我們還是先去看看,和老師見面,無論喜歡與否,先看看吧!

昱:但係我不想喎!我不想轉去這間學校啊!

日月媽媽:怎樣也好吧,我們見了再談吧!答應了別人怎樣也要出席,還要記得保持禮貌。

昱:嗯⋯

(面試完畢)

昱:媽媽,請你不要再為我找K2,我覺得現在的學校很適合我,下次請你找些P1的吧!(然後如數家珍地把學校的環境老師等等羅列一番,訴說學校於他合適的理由⋯)

日月媽媽:哦!好啦。下次找P1的⋯

對於從來沒有向他說過有關考P1事的我,實在驚訝他的「懂事」。他好像比我更曉得玩這個「遊戲」。

事隔一年,真的要開始考P1了。在這場硬杖開始前,我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-要以絕對的「平常心」來積極面對這場龐大的音樂椅遊戲,每能過一關都是Bonus,即使最後沒有直資私小offers 最壞也只是大抽獎,一定有書讀。當然,心理準備好,不代表Hea住應戰,我們也有積極備戰。在我參加各心儀學校的講座的同時,我也跟孩子心理準備了一番:

日月媽媽:昱呀,媽媽今日要去一間小學聽校長老師介紹,看看是否適合你,媽媽會為你挑一些好的學校,然後帶你去參觀見見老師;如果老師都覺得合適,可能又會見多你一次。我們要去好多間學校,看看那間學校最合適,我知道你一定會做得好,即使他們到最後沒有揀選你,可能只係覺得唔合適,唔係代表你唔好喎,知道嗎?你一定會有小學讀的。我們能夠做的,就是每一次都做到最好,就夠了!

昱:嗯!

聽懂了多少?!不緊要吧,最重要是打了這個底,之後什麼結果也將會是過得他自己。

7月,「遊戲」開始了⋯

帶著他去了第一、二場面試,看著車如輪轉的學生人流,心裡粗疏地計算著一天老師們要見多少人,有多少學生,一早上見數百嗎數千嗎⋯我不期然眉頭一皺,將心比己,如果我是老師,大概也不能保證不會看漏眼或看錯,語氣和笑容是每個平等,一樣有耐性,實在看看也覺累,我就知道被看中被選中是要多麼的巧合,再提醒自己平常心的重要。

來到第四場,是一間十分令人心儀的一條龍男校,每每聽罷這校校長的講活,也讓眼淺的我流淚流得一塌糊塗,不好意思。面試當天生日的日月爸爸也有同行支持昱,看他十分投入地聽校長分享的故事,我心暗喜,心中打趣想:這就是一份最幸福的生日禮物「教你如何多愛他」!

面試完結,回家途上,昱表示很喜歡這校,想在這裡讀書⋯

日月爸爸笑說:我也想讀

日月媽媽著昱跟他爸說:如果自己能入讀才考慮問校長可否給爸爸入讀吧

昱擰擰頭。

日月媽媽:為何不可?

昱:(一臉正氣)可能不是讀這間呢。

看著這個五歲孩子稚氣未脫但像看破世情的樣子,我泛起很多思緒,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到小學面試的一幕⋯

【我的45678憶: 80年代的小一面試】

第一次走進家附近那所小學,很多人,有老師叫咪的聲音,拿著一張大概是藍色的通知書,與媽媽在雨天操場等候,不消一會就到我,拿著通知書,與數個小孩跟著老師捨級而上,到課室「考試」。

當我爬樓梯時,我心中正在準備應試的心情,

陌生的老師邊上樓梯邊玩弄我耳珠上那小耳環,說:你對耳環好得意喎!不過,上到小學返學就不能帶耳環了⋯

我突然很害怕,好像做了壞事般,很慚愧⋯

幸好,考試的心情沒有被影響到,還覺得考試題目很容易。結果我是入讀了這間學校,對於是考入還是派位入,而當年的入學程序是如何,我和家人都已遺忘了;但這個面試的過程和心情卻是瀝瀝在目。

可想而知,面試這回事,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,他們絕對知道發生什麼事,也知道自己的表現是好是壞。

對著眼前我這一向思想較成熟的孩子,他絕對知道自己經歷的是一場什麼「遊戲」,我相信他有盡力面對每一場的面試。每次面試後,我沒有著意問他答什麼,有什麼題目。經過數次面試後,我簡單問他覺得自己的表現在十分滿分中可得多少分,昱答道:每一次都滿分。對於這個答案,我很滿意。這個心中的滿分,代表著他每一次的盡力,但願他的心中因此而終生富有。

「遊戲」尚未結束,大家仍須努力。我不斷提醒自己「毋忘初衷」,不要過份緊張,每進一級的面試都是一份花紅,得不到的莫強求。但願過程是一種愉快的學習,無悔的經歷。

與各位努力考小一的爸媽們共勉!

 

關於【我的45678憶】
作為兩個孩子的媽,這數年間看了不少育兒資訊,給我最深印象的概念是「走在孩子後面」、「孩子6歲前與媽媽朝夕相對的需要」。
這陣子,常憶起童年的一些點滴,一些對成長影響至深的童年記憶,發現那些都是45678歲的片段,都有我媽的份兒,再數算一下,發現那些年都是我媽全職在家照顧我的日子,往後的幾年媽媽上班去了,難忘的記憶顯然是所剩無幾。那些回憶中,往往是我和我媽的對話,更多的其實是媽媽自身的往事和經歷。
曾有朋友問:「你有沒有期望自己要做個怎樣的媽媽?」我答:「我很希望可以在他們6歲前能有一段時間全然陪伴他們成長。」作為一個working mom, 總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,心願恐難成事。
倒不如把我記憶中的童年連同媽媽的故事一併記下,即使我未能達成心願於孩子們6歲前做個全職媽媽,也能在文字上先行彌補上這個可能的遺憾,寫好我想與孩子們的閒話家常,說說童年舊夢,就像當年我和我媽相對聊天一樣。
這是我給孩子們的家產,盼有天能結集成書,我的45678憶(億),細數家珍!

日月媽媽 Mama Day&Night

7.09.2016

少年( )滋味


近日,「贏在xx前」之說甚囂塵上。這些年來,已聽到麻木,現在更是膩滯得要反胃了。

除了電台電視節目、時事節目、就連電影也以此為題材,無他,只因看不過眼。

本來,在香港拍紀錄片的導演已經不多,能把紀錄片放上大螢幕的,又有多少人?我只想到張經緯,當年憑著紀錄片拿香港電影金像奬新晉導演奬的他,最擅長透過環境、鏡頭和受訪者的口來說他要說的故事。從他早年作品「KJ音樂人生」、紫醉金迷、到今天的「少年滋味」,貫徹始終,導演對音樂、少年、貧窮特別有感覺,就是一種手到拿來的表達。

那,說到底,「少年滋味」是部怎樣的電影呢?

我聽有人年輕人形容它像「電影版的新聞透視」,所以選擇不去看電影院看;張導說它是一部「親子電影」,但我看吧覺得這形容有點不太準繩,無疑身為父母的絕對適宜觀看,但不見得適宜中學以下的孩子觀看。不宜的原因, 是因為太年少的觀眾不會看得明白,精心的內容舖排於他們來說只是得啖笑、或徒然。於我這個年幼子女的母親來說,或許沒有最大的震撼,但那些餘震足以令我

問導演想表達什麼,張導演把作品的詮釋權全然放在觀眾的手上,這是傳播學說中「The author is dead」的理論實踐:「我很多時拍片都是抱著一種放鬆的態度,去聽聽對方想說什麼,然後在我腦海裡跟自己的經歷混磨在一起成為一個作品。口號,我可以隨時說一堆給你聽。但說到訊息,這是在人性深層、百感交雜,自己內心的反射 - 不好說。我更願意讓觀眾去說,哪怕你們說什麼都看不到,就什麼都看不到。因為「看山是山、看山不是山、看山還是山」全在觀者的感受中。我可以說的是一切在片中都是有意為之的設計。」

戲中那數個個案,都是不凡中很特別的例子,就像人人身邊都類近又不一樣的人。對於那個能寫優美新詩的女孩,有著特別深的印象,導演刻意透過她的文字,用她的聲線讀出的詩,穿插其中,游走於不同個案中,為不同的故事連上一根線。苦、不苦,愛、不愛,開心、不開心,理解、不理解,有意義、無意義,在片段中,在說話中交替著,有笑中有淚的位置,也有愛中的乏力無奈,那種矛盾,那種不解,就在盤旋著。

於我,那是一個警鐘,是一個大大的提醒。

誰說少年不知愁滋味?我們的起跑線愈早,少年的滋味愈甘,甜?早早在那線上悄悄地離開了。我不願那種苦澀圍繞在我兒女身上,提醒自己,要還他們少年的滋味。

少年滋味,是我們這個社會,這種不該的教育風氣,奪走了。是我們欠他們的。要為下一代,要回來,可以嗎?

 

剛獲選為「新竹市兒童影展」閉幕電影,香港還在上映:

<少年滋味>

百老匯電影中心

http://www.cinema.com.hk/tc/movie/details/8823

 

 

 

 

6.14.2016

跟5歲孩子眼睛遊星馬

記得數年前,有個攝影展是以坐輪椅的攝影者作品為題,用一個矮的高度看事物,帶來新的體驗,令我印象深刻。

孩子3歲生日,我們送他一部兒童相機,防撞設計令相機相對笨重,但他十分鍾愛,在家中遇到各種事物都會拿起相機拍下,常常想要把他的作品輯錄成攝影集作記念,但總是抽不出這個時間和心機。

不經不覺,孩子己經5歲了,喜歡拍攝的程度有增無減,趁著這次到新加坡旅行,我給了孩子一部已少用的舊相機,好讓他方便旅行時拍照,他未出發先興奮。

讓我們跟我的5歲孩子一起遊一次馬來西亞的LEGOLAND和新加坡的動物園。看過照片,我有一些頗深的感受,不知你可有同感?

IMG_4098 IMG_4099 IMG_4100 IMG_4101 IMG_4102 IMG_4103 IMG_4104 IMG_4105 IMG_4108 IMG_4109 IMG_4110 IMG_4111 IMG_4113 IMG_4114 IMG_4115 IMG_4116 IMG_4117 IMG_4118 IMG_4119 IMG_4120 IMG_4121 IMG_4122 IMG_4123 IMG_4126 IMG_4128 IMG_4129 IMG_4131 IMG_4133

 

看罷,我的印象是:

原來,孩子懂得把喜愛的人和事統統記下來,那代表他重人情重感情的珍貴人性;

原來,在孩子這個高度看的事物,都不怎麼美,不是背部就是臀部,視綫都受阻;

原來,在孩子眼中的我們都是嘴大鼻大,五觀都不太靚,最靚的是妹妹,高度剛好,難怪同伴的重要,因為同高同視綫;

原來,在孩子面前,我罵他的樣子真的很猙獰,很想避看。

這些相片,讓我有很深的反省,每次忍耐不住罵完孩子,彷彿都看見這張罵他的相片,好好提醒自己,應多笑一點。

IMG_4398